在商洛市商南縣環(huán)城北路的一處民居里,一座長1.3米、寬0.9米的沙盤靜靜陳列在客廳中央。走近細看,城墻蜿蜒、街巷交錯,城隍廟的戲樓飛檐、魁星樓的六角屋頂、政府門前的石獅清晰可辨,700多座房屋錯落分布在200多個院落中,連古樹的位置都精準還原——這是81歲老人庚春生耗時兩年半,為50年代商南老縣城制作的微觀記憶“標本”。
從土生土長的“老城人”到手工復(fù)原歷史的“匠人”,老庚用一雙布滿皺紋的手,把即將消逝的老城記憶,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地方文化印記。
七十年鄉(xiāng)土情:一場與記憶的“賽跑”
“我自小在西街后營長大,搬離時都70歲了,閉著眼睛都能摸遍老縣城的每一條街巷?!闭f起與老縣城的羈絆,庚春生的語氣里滿是眷戀。
1945年出生的他,在老縣城度過了童年、青年到中年的漫長時光,東街的叫賣聲、西街的電影院、南街的老槐樹,早已刻進他的生命里。2014年,因新西街建設(shè),他搬離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宅,看著高樓拔地而起,記憶里的老街古巷漸漸被新建筑覆蓋,一種“得把老城留下來”的念頭,在他心里慢慢生根。
“那時候跟小輩們聊天,說著說著就想起以前的事,可年輕人大多沒見過老縣城的樣子?!备荷f,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他怕再等下去,老縣城的細節(jié)會跟著記憶一起模糊。沒有專業(yè)基礎(chǔ)、沒見過沙盤模型,甚至連參考圖紙都沒有,可這份“留住記憶”的執(zhí)念,讓他下定決心試一試。
為了還原最真實的老縣城,庚春生成了“串門常客”。他騎著三輪車,挨家挨戶走訪馮國琦、吳洲和等十多位同齡老人,一起坐在院子里回憶,“西街是不是比東街長?”“文廟巷的入口在哪個位置?”“城隍廟的戲樓是不是對著大門?”……每一個細節(jié)都反復(fù)推敲,生怕出一點錯。遇到記憶模糊的地方,他還會去查縣志、翻老照片,從文字和影像里尋找線索。
“一開始畫草圖,一條巷一條巷地畫,畫完東街畫西街,最后再拼起來?!备荷募依铮两襁€留著一摞泛黃的草圖,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街巷的長度、建筑的位置。老縣城東西長約300米、南北長約200米,他按1:260的比例,一點點算出沙盤上每一處建筑的尺寸,確?!凹认裼洃浝锏臉幼?,又不差分毫”。
兩年半匠心路:一把刻刀下的“較真”
2022年12月1日,庚春生的“沙盤工程”正式動工??蛷d成了他的工作室,黏土、刻刀、鑷子、油漆,成了他每天打交道的“老伙計”。
制作沙盤的第一步,是找黏土——為了讓黏土好塑形、久放不裂,他四處打聽,最終選擇使用河水沖刷過的黏土作為材料。拉回家后,他先將黏土?xí)窀伞⒛コ煞郏儆们逅{(diào)成泥漿,反復(fù)淘洗沉淀,直到黏土細膩得能捏出細紋。
“黏土的干濕最關(guān)鍵,干了刻不動,濕了立不住。”庚春生說,春秋季氣溫濕度最合適,既能保證黏度,又方便走刀刻型,為了抓住最佳時機,他常常凌晨就起床干活,有時忙得忘了吃飯,老伴只能把飯端到面前。
在整個沙盤的制作過程中,難度最大的是復(fù)雜的古建筑,比如魁星樓的六角屋頂,需要先捏出六個斜面,再一點點刻出飛檐的弧度,稍有不慎就會斷裂?!白鰤牧司椭匦聛?,有時候一個屋頂要做七八次才能滿意。”看著沙盤上惟妙惟肖的建筑模型,庚春生爽朗地笑到,“凡事只要動手了,就都沒有什么難度!”
據(jù)老庚介紹,在他的沙盤里,最小的建筑只有1立方厘米,比指甲蓋還小。城隍廟戲樓的臺柱、鼓樓里的“鼓”、鐘樓里的“鐘”,甚至文昌閣的花格門、老井上架著的轆轤,他都用鑷子一點點刻出來,讓每一處細節(jié)都栩栩如生。家人們看他辛苦,幫他從網(wǎng)上買來了草坪、樹種;老伴每天幫他淘洗黏土、晾曬材料,成了他最堅實的后盾。
“有時候坐久了,腰直不起來,眼睛也花,可看著沙盤上的房子一點點多起來,就覺得值?!备荷f,兩年半里,他幾乎沒出過遠門,每天除了吃飯睡覺,都在琢磨沙盤。2025年5月,當最后一棵“古樹”被固定在沙盤上,看著眼前完整的老縣城模型,老庚忍不住紅了眼眶——這800多個日夜的付出,終于讓記憶里的老城“活”了過來。
一方沙盤傳文脈:一份留給后輩的“禮物”
如今,只要有人來家里做客,庚春生總會拉著對方看他的沙盤,像介紹自家孩子一樣,指著每一處建筑講述背后的故事:“這里是以前的澡堂,每逢周六大家都去泡澡;那邊是城關(guān)小學(xué),好多人都是在這兒讀的書;這口古井沒拆前,街坊鄰居都來這兒挑水……”
這方沙盤,不僅勾起了同齡人的回憶,也成了年輕人了解老縣城的窗口。鄰居家的孩子常來問:“爺爺,以前的縣城真的是這樣嗎?”每當這時,庚春生都會耐心講解,讓孩子們知道家鄉(xiāng)的過去。
退休干部路建中是庚春生的摯友,他說:“這不是普通的沙盤,是一部活的歷史書,為研究商南縣城變遷提供了實物參考,更是對地方文化的搶救性保護。”
面對大家的認可,庚春生總是很謙和:“我就是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,人不能忘了過去?!彼€打算給沙盤加裝底托、燈帶,繼續(xù)完善沙盤細節(jié),讓“老縣城”的夜晚呈現(xiàn)出更多韻味。
在商南縣快速發(fā)展的今天,庚春生的沙盤像一座橋梁,連接起過去與現(xiàn)在。它不僅讓老一輩人找回了記憶里的鄉(xiāng)愁,也讓年輕人讀懂了家鄉(xiāng)的歷史。這方小小的沙盤里,裝著的不僅是一座老城的模樣,更是一位老人對家鄉(xiāng)最深的記憶,一份留給后代沉甸甸的鄉(xiāng)土文化信物。(供稿:李行)